清朝康熙皇帝為了紀念耶穌基督被釘死十架上,曾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七言律詩,名曰《基督死》,人稱《康熙十字頌》,這是一篇體會基督受難即景的佳作。
康熙皇帝曾熟讀四福音書,他非常瞭解耶穌被釘前夕受審的經過;承認十字架之血是「百丈恩流」,特別領受耶穌在十字架上說的話,故有「七言一畢萬靈啼」的感述。
今將《基督死》原文抄錄於下,以饗各位同學。
*《康熙十字頌》(《基督死》)*
功成十字血成溪,
百丈恩流分自西。
身列四衙半夜路,
徒方三背兩番雞。
五千鞭撻寸膚裂,
六尺懸垂二盜齊。
慘慟八垓驚九品,
七言一畢萬靈啼。
康熙皇帝精通古詩韻律,用「八齊」寫這首詩,押韻嚴謹。這首七律雖只有八句五十六個字,但卻將耶穌從被捕到殞命的主要情節,描繪得淋漓盡致。奔放的詩名和整齊的韻律相結合,使人讀來鏗鏘有力,意味無窮。如果一面讀詩,一面默想基督苦難的經歷中那些悲痛場面。必會歷歷在目,催人淚下。
然而,滴水穿石,非一日之功。這巧妙的詩句,絕非輕易信手捻來,如沒有熟讀聖經,深刻理解耶穌釘死十架的意義,及勤操筆墨,反覆推敲,素含深邃語言工底和豐富的想像力,是絕不會雕琢出如此佳美的詩句來。
另外,這首詩還有一個獨特有趣之處,就是他把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、半、兩、百、千、萬,這十五個數字和分、寸、尺、丈,這四種度量全部巧妙地貫穿其內,給讀者以量大、鏡明之感。同時又顯得裡外和諧,縱橫呼應,恰到好處,毫無牽強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