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外人的眼中,他是一個充滿光環的神童──得過無數獎牌,八歲就上大學的天才。然而,他卻認為自己從來就不是天才,將自己的成功和幸運,歸功於父母有系統的教導方法和造物主的恩寵。
天才,真的能透過教育方法創造嗎?又是什麼樣的教育,我們能培養出這麼一個孝順又聰明的孩子?
經由這本凱孝虎親筆寫成的書,以及書中穿插的父母親教養筆記,你或許也不由得漸漸相信──這個天才,真的是被父母教出來的!
這本由14歲孩子寫成的書,字裡行間,盡是超乎成年人的人生智慧
身為美國前十大名校UCLA有史以來入學年齡最小的大學生,他每學期每科成績都拿第一,連教授都驚訝不已;而年紀小小的他卻說:「在我這個年齡,未來如同一潭混水,萬能的造物主擁有決策權,我只需繼續追求知識,以『知識比金錢更重要』為原則。……我絕非天才,但我明白一個道理,透過勤奮努力和堅持不懈,以獲取知識和智慧,是進步的良方,這便是我為自己制訂的路,也是未來我必須持續努力的路。」
每當有人問他在學業上獲得成功的原因是什麼?他的回答則是:「因為我總是超前學習。例如:如果下一個課程進度是學習微積分,那麼我會至少提前兩個月預先學習。如此一來,等到學校開始教授微積分時,我已經對它有初步了解,而且知道自己的弱點和疑惑,便可以馬上向老師請教。」
當別人詢問他,或想證明他是不是天才時,則是讓他最困擾的事情。他希望大家能理解:「只要有良好的計畫,加上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,永不偏離目標,就會成功。」
關於大環境,他大膽預言:「我們必須掌握漢語和另一種語言。如果我能活到30歲,我相信到那時漢語將控制技術和經濟巿場。」
關於生活,他則語重心長地說:「一個人看電視,其實就等於看著自己的生命溜走。看電視的同時,他並不是在過自己的生活,而是在觀看別人的生活,這種人正在失去改善生活的機會。」
關於眾人熱衷的網路世界,他竟不為所動,「我不使用臉書(Face book)和推持(Twitter),因為我不想將自己暴露於全世界。我認為這是商業交流和社交的工具,有助於巿場經營和追求自我滿足;但是現在的我,對這兩者都不感興趣。」
關於書籍,他深切地說:「書籍也是人生旅途中不可缺少的伴侶,一本好書可以提供知識,並指導我們的日常生活。」
或許,我們對於人生的選擇,就在於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已。凱孝虎選擇了與一般人不相同的生活習慣,也因此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人生。
不富裕的父母,因為對孩子的用心
獨創「3M1R」凱式教育法
凱孝虎在學業、柔道、馬術、劍道、鋼琴等領域樣樣精通。一般人總是認為,一定是有錢人家才有辦法培養孩子學習這麼多的才藝!其實,凱孝虎的家境並不富裕。
透過凱孝虎的自述,我們得知在他2歲的時候,父親甚至必須另外找一份工作才能維持家計;而母親則是開始接替他的任務,教他閱讀。這對面臨生活難關的夫妻,並未因為經濟的緣故而輕忽對孩子的教育,讓凱孝虎回溯起這段幼兒時期的學習,仍舊記憶深刻。
「剛開始,母親為我閱讀繪本上的故事,以及持續使用父親製作的句子卡片對我進行訓練。每天她會教我兩三次,每次大約30分鐘至1小時。此外,每週她都會去書店選購二手的兒童讀物(因為新書價格太高),並帶著我一起閱讀。因此,3歲不到,我就已經能夠自己閱讀其中一些簡單的書籍。之後,母親開始去小學了解上課使用的書籍,然後為我購買相同的書;也許,這就是我『正式教育』的開始。」
而凱孝虎的父母也無私地經驗分享:
「正因為相信人的大腦在2歲時就已經發育達70%,12歲以前更是引導孩子學習另一種語言的絕佳時機。而摩西(凱孝虎的英文名)在18個月大時,就已經讓我們見識到嬰兒也能夠學習的可能性,所以為人父母更應該不斷發掘孩子的潛在學習能力。
於是,我和內人開始為兒子設計一套學習計畫,那就是『三M(數學、音樂、武術一R(閱讀)』。其中,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入門,學習數學能幫助開發大腦左葉的布洛德曼(Brodman)44區;此區域若能獲得充分的開發,不但能提高數學運算能力,也能促進大腦中協調眼部運動區域的開發,進而提高計算及推理能力。
音樂則能夠幫助開發大腦左半葉,並且舒緩焦躁的情緒,保持平和的心情;同時,也能促進洞察力和聽覺的發展,並提高嬰兒的語言學習能力。
進行運動訓練則有助於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,增加他的勇氣,同時訓練速度、耐力和力量。」
然而,理論落實到執行層面時,和想像總會有些出入;凱孝虎的父母,願意承認自己的挫敗,並且把失敗的經驗當成嘗試錯誤學習的寶貴過程。
當他們提及送孩子去學柔道和巴西柔術時的過往:「由於我的思慮不周,讓兒子在柔道和巴西柔術的學習上非常艱辛,因為巴西柔術原本就不易學習,而學習柔道時也沒有和他的體格相仿的搭擋。我不敢教他上步夾頸和關節技,擔心他和其他孩子玩耍時傷到別人。於是,我將他送到柔道培訓學校;但問題仍未解決,因為他比其他學生矮小許多,唯一能與他搭檔的只有一個體型圓胖的孩子。當訓練過肩摔的時候,他可能會傷到兒子的背部;因此,我開始只能教他柔道和競走,來增強他的耐力。」
和一般家庭的父母親一樣,他們邊嘗試邊找方法;愈發現困難,愈多花時間投入孩子的教育:「內人拿到MBA學位後,開始將更多的時間投注在兒子身上。於是,我們決定每天至少挪出6小時來指導兒子閱讀,以及數學、音樂和武術的教學。」
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的,都是生了孩子以後才開始學著如何當個稱職的好父母。而想盡辦法了解孩子的潛能、竭盡全力地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學習與成長,則是凱孝虎的父母為了兒子的將來,所做的最大投資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